1.上海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的初期设计

2.上海军事博物馆的设计者

上海博物馆设计_上海博物馆设计风格

上海汽车博物馆,楼层结构酷似叠加的书本,很有知识性和文化性内涵

在过去的几年里,上海有无数个周末,除了咖啡店、**院和各种买买买的各种购物中心,还有拥挤的网红餐厅、网红展览、网红某某某。也许是审美疲劳,或者我厌倦了人群。我一直想在城市里找到一个与众不同的有趣的地方,而不必排队去为不同的周末拍照。所以我找到了它——上海汽车博物馆。

我以为这个博物馆是近年来建造的,但事实上它从2007年开始对公众开放。博物馆位于魔都嘉定安亭。旁边是美丽的汽车展览公园,博物馆有一个美丽的外观,大量流动的曲线象征着汽车高速行驶的轨迹。楼层结构就像一叠书,有着丰富的知识和文化内涵。因此,身材就很正直。

内在美,不仅仅是美,可以说是非常繁荣!该博物馆共有三层展厅。常设展有一楼历史馆、二楼珍藏馆、三楼探索馆以及四楼临展厅。数百辆珍贵的古董车和1000多件丰富的展品讲述了一个世纪汽车发展的精彩故事。这是全国第一个以汽车为主题的专业博物馆,也是全国最美丽的汽车博物馆。

“形跃——德国汽车设计与音乐”特展

走进博物馆时,我第一次看到一张巨大的海报挂在博物馆的大厅里。特别展览" 形跃——德国汽车设计与音乐"在一楼展厅举行。这是上海汽车博物馆“艺动”系列跨境临时展览2019年度第一次展览。这也是艺术家劳夫?艾伯特在中国的首次展览。它展示了20件拼贴画和博物馆收藏的古董车。德国汽车设计以前所未有的设计形式与古典音乐完美融合。

这里展出了艺术家的汽车设计和古典音乐的拼贴画。三款标志性的德国经典汽车:国民经典座驾大众甲壳虫、欧翼门设计的梦幻之车梅赛德斯?奔驰300SL以及引领新一代时尚生活的旅行车大众T1,是本次特别展览的主要特色。通过这些汽车的设计,艺术家融入了古典音乐的乐谱。我们可以戴上耳机,聆听艺术家融合汽车声音和古典音乐的动人旋律,欣赏独特新颖的跨界感觉,欣赏这三款标志性德国汽车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说实话,我对汽车了解不多。除了一些汽车的品牌名称和品牌故事,我对汽车性能和技术等专业问题知之甚少。因此,看汽车就像看颜值和典故。然而,我非常喜欢音乐。这个特别的展览也是音乐和汽车的结合。戴着耳机,原来是天才古典音乐家的作品,如贝多芬、莫扎特和巴赫。我慢慢地欣赏它们,看着汽车轮廓和乐谱完美地融合在我面前。我不禁感叹于艺术的震撼。

上海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的初期设计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迅速发展,博物馆逐步走出了冰冷的学术殿堂,开始走入人们的生活,日益成为人们学习交流、休闲的公共场所。在我国,传统的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理念一定程度地阻碍了观众与博物馆的亲密接触;而关于陈列展览设计的研究也缺少系统专业的理论支持。本文将共用性设计这一系统科学的设计方法引入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初步探讨共用性设计在这一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共用性设计; 博物馆; 陈列展览

[中图分类号]:G2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6-0-02

一、共用性设计的定义

共用性设计源于建筑领域,最初由美国人Ron M ace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目前比较权威和完善的定义是由美国人Gregg C·Vanderheide提出的:共用性设计是指在有商业利润的前提下和现有生产技术条件下,产品(广义的,包括器具、环境、系统和过程等)的设计尽可能使不同能力的使用者(例如残疾人、老年人等)、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能够安全、舒适地使用的一种设计过程。[1]

共用性设计的英文为“Universal Design”,“Universal”意为“普遍的、全体的、通用的、世界的、宇宙的”,因此,常被译为“通用设计”。但通过对其进行深入理解发现:其最高目标是使设计的产品适合所有人,无论其身体情况、年龄、障碍程度如何。因此要求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孩子、老人和那些因生理机能残障而行动不便的人,以消除这类人群在使用产品中的自卑心理。“通用设计”虽可以体现上述含义,但“通用”二字容易与其他领域的概念混淆。如机械领域中的“通用机械”、企业名称“通用汽车”等。因此,本文把“Universal Design”解释为“共用性设计”,强调使用者共同参与,以便更好地体现其“共同使用”的特征,同时避免与其他领域中的名称产生概念上的混淆。[2]

二、博物馆需要共用性设计

(一) 从功能定位看博物馆需要共用性设计

《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认为博物馆功能是对人类和人类环境见证物进行研究、集、保存、传播,特别是为研究教育和游览的目的提供展览。我国《博物馆管理办法》认为博物馆的功能是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与外界交流主要窗口,博物馆发挥教育功能的主要手段,博物馆作为大众休闲场所的主要载体。但是由于传统陈列展览设计理念的束缚,观众很多时候不能直观地接受展品信息,给一部分参观者带来不便。而共用性设计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帮助博物馆很好地发挥其各项功能。

(二)从观众结构看博物馆需要共用性设计

在我国,随着国家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博物馆的社会角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开始更加注重文化传播、宣传教育和休闲。如今博物馆正在主动地融入社会,走入人们的生活。特别是全国多家博物馆自行免费开放后,大量观众涌入博物馆参观,观众的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其中未成年人、低收入人群、农民工、村镇居民、老人和儿童的人数大幅度提高。[3]

不同的观众在身体技能、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能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传统单一的陈列展览形式缺少对老人、孩子和残障人士的关爱,而儿童和老人已经成为目前博物馆的主要参观人群。在陈列展览中进行系统的共用性设计可以使博物馆更好地为这部分人群服务,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从城市发展看博物馆需要共用性设计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使大量外来人口人涌入城市,同时一些旅游城市每年要接待大量的国内外游客。以上海为例,根据2008年上海年鉴统计数据,上海的外来人口由2000年的387万人增至2007年的660.3万人;2007年平均每天来沪旅游人数为18235万人。[4]博物馆将成为游客(特别是外国游客)的重要的景点。将共用性设计理念引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中,可以减少文化差异产生的不便。

三、共用性设计在陈列展览中的应用

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是一项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工作,要体现对展品、观众和文化的尊重。共用性设计可以较好地帮助设计者实现这样的目标,现将共用性设计在陈列展览设计中的应用简单概括分析如下:

(一) 展品信息的传达方式

展品信息的受众人群在年龄、文化、种族等方面是不同的,为了准确地传达展品信息就要求在展品内容和形式两个层面充分考虑观众各方面的需求和一些特殊情况。

1展品信息的表达方式准确精练。如展品说明牌的描述要避免过于冗长、繁复,在语言概括上力求平实清晰,选用不同语言(甚至包括盲文等)以便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文化层次和具有不同身体特征的观众都能快速准确地理解。

2展品信息图形图像化,借助通用符号、图形或者人们习惯识别的形式为载体传达展品信息。图形图像所包含的信息比文字更能准确快速地传达给观众,同时图形图像还能突破语言文字的束缚,方便沟通。

3避免因种族、文化、传统习惯差异而产生错误的信息传达。不同民族、种族、不同国家的文化、习惯差异很大,对信息的传达有不尽相同的理解,对信息的识别也有不同的方式和习惯。展品信息在传达过程中要避免这方面的错误表达。

(二) 色彩的选择

1提炼运用在信息传达中已形成定式或惯例的颜色识别系统为色彩语言。色彩与图形图像文字相结合能把信息更准确的传达。有些情况下也能全部或部分代替文字、图形图像信息。

2色彩选择要结合博物馆的环境特征,考虑观众的行为特征,符合参观者的心理。色彩设计要考虑观众中色弱、色盲等色彩信息识别障碍的群体,避免与这些群体的生理特征产生冲突。

3色彩选择要照顾到一些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因为不同色彩组合而产生的歧义或是禁忌。不同国家民族对同一色彩会有不同的认识理解,不同色彩组合也会表达不同的信息。所以,在色彩选择上要避免错误信息、歧义信息的产生。

(三)照明设计

1照明首先要注意环境变化对观众的视觉影响。例如博物馆室内相对于室外要暗许多,突然的光环镜变化会给人的视觉造成很大影响,所以在展厅入口处的灯光设计要充分考虑这方面因素。

2充分考虑有视觉障碍的观众(弱视、近视等)。重点展示区域及相关信息要合理运用灯光,太强和太弱都会影响部分观众的参观效果。同时在参观路线上控制光源的强弱、充分利用光的引导作用。

3照明设计中避免光源直射观众眼睛。这就要求在博物馆灯光设计中对各年龄层次观众身高、 观众参观路线、展品摆放角度等进行系统设计。

(四)展柜、展具等的设计

1展柜及展具的设计在保证展品安全的同时,要详细分析观众的身高范围、展品的可视范围(特别是最佳可视范围)。

2展柜的摆放位置要考虑不同观众的生理因素。例如使用轮椅的观众、使用童车的观众、老人、儿童、行动不便的观众等;还要充分考虑观众流线、安全、消防上面的强制性要求、在危急情况下最大的保证观众的安全。

结束语

随着博物馆的蓬勃发展,将共用性设计系统的应用到博物馆设计中,最大限度的尊重展品、关爱参观者,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我国对共用性设计理念导入较晚,相应的文献资料很少。应将共用性设计思想作博物馆陈列展览等设计活动的重要出发点,并将其融入到实际的应用中,从更深的层次上顾及到更多人的实际需求,实现博物馆环境对参观者的普遍关照。

参考文献:

[1]、 王继成.产品设计中的人机工程[A].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 贺丽莉.电子自助服务设施共用性设计研究 [D].东华硕士学位论文,2009

[3]、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新形势下博物馆工作实践与思考[G].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2

[4]、 徐晓云,王艳敏.简单而易用的设计——论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原则[J].艺术与设计.2007

上海军事博物馆的设计者

博物馆位于延长西路、志丹路口的志丹苑遗址博物馆的设计方案于2004年1月初敲定,2004年底动工。专家称“这是沪上第一个‘名副其实’的遗址博物馆”。于2004年底竣工的青浦区菘泽遗址博物馆,曾被认为是上海第一个遗址博物馆。但是,据专家介绍,真正的遗址博物馆一是建在原址,二是发掘出来的古代文化遗产不拿出来,就保留在原址。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将建在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上面,而且所有实物在开掘后,将原封不动留在原处。人们看到的是遗址被完整“剥”开后,从地下“冒”出的元代水闸。而菘泽遗址,在上世纪60至80年代被陆续开掘,当时人们没有保护文化遗址的概念,里边的东西被拿走,移到各市区博物馆展示,原址也被挖掉。

菘泽遗址博物馆,虽说拿走的东西可以再拿回放置原处,但一些遗址场景就只能通过“再造”复原。相比之下,志丹苑遗址博物馆的建设将没有“再造”,一次还原,称得上上海第一个名副其实的遗址博物馆。 据了解,建成的志丹苑遗址博物馆分地上和地下两部分,日前敲定的设计方案是博物馆地上建筑的效果图。博物馆呈银锭形,两旁宽,中间束腰。 创作来源于从志丹苑遗址出土的铁锭榫,它是两块石板之间的契合物,与银锭相似。博物馆建设要等到今年下半年遗址大规模发掘后才动工。地上展厅内将展示相关图文资料,人们可以进入地下,感受元代水闸是如何运作的。2001年5月,在上海普陀区志丹路和延长路交汇处的“志丹苑”建设工地施工过程中,发现地下古代遗迹,经不断考古勘探、文献查证和全国专家论证,确认为上海元代水闸遗址,该遗址的分布面积、建筑规模、建设方式、工艺技术等均超越了国内现有发掘展示的同类遗址,对研究上海城市发展和历史演变、展示上海城市文化底蕴具有重要价值。为了保护好这一重要遗址,上海在做好遗址发掘的同时,积极推进上海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的建设。

设计者有孙云龙、刘贵福、梁松方等人。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是我国唯一的大型综合性军事博物馆,建馆50多年来,那些设计者等人都被评为劳动英雄。

还有1958年9月10日? 中央第115次会议讨论通过在北京兴建军事博物馆的决定。会议确定,筹备委员会由17人组成,肖华及刘志坚、张令彬、肖向荣分别任正副主任委员。

然后1962年,夏,为军博题写馆名。军博报总政副主任肖华并中央秘书长、总参谋长罗瑞卿同意,请为军博题写馆标。欣然同意,在6页信笺纸上写下“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11个大字。

这年,巨型汉白玉雕像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