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做好景区运营?
2.旅游景区开发运营中需要注意什么?
3.度区运营管理和景区运营管理的区别
4.景区运营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建立专业景区管理公司形成统一营销中心
1、景区管理公司的定位和职能
为保证景区业务的相关能力建设,整合景区,提升整体品牌和效益,需要组织架构进行匹配,建立景区专业公司具有其必要性。
定位:运营协调中心、品牌整合中心、战略规划中心、人才培养中心
职能:(1)明确景区业务的发展方向与发展重点,建立景区业务的盈利模式,挖掘盈利能力。(2)协调景区内的品牌建设,对景区业务整体的品牌进行设计与推广,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3)集中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建立相关流程制度。(4)培养景区人才,建立自己的景区管理团队,确保日常经营和输出管理的人才数量。
2、统一品牌,集中产品作战
将景区及相应产品的品牌进行统筹规划,统一规则,从长期及整体的战略的眼光来看品牌营销。通过合理的品牌定位、品牌营销与品牌传播,在游客数量大幅增长的基础上,在游客中建立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以鼓励游客积极宣传景区,产生品牌效应。这需要对品牌所蕴含的产品、价值、文化及管理进行相应的定位,并将其贯穿整个运营流程,转化为可以传播的信息及口号,确定品牌要素及传播渠道,并注意后续机制对品牌营销的监督与追踪效果。
3、开发网络营销渠道
现有的旅游业态较为健全:旅行社、酒店、芒果网、景区、度区、客运、高尔夫、演艺。充分运用旅游板块内部,积极拓展与系统内旅行社、公司、景区产品、在线旅游平台的合作,将网站作为统一的产品展示、销售及客户共享的平台,使各旅游业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完善的网络覆盖,实现客户共享。
推出不同类型的会员卡、储值消费卡等,建立起庞大的客户群,持卡的客户可以在集团下属的各个旅游景区、酒店、客运、旅行社等进行消费、折扣优惠;与各大航空公司、商家等进行合作联盟,实现共享,让客户感到尊贵与自豪,真正体现周到体贴的服务理念。
分析客户类型建立相应的营销渠道
1、分析客户:通过对目标客户类型、年龄、收入、地域等条件的分析,总结出客户的消费能力、逗留时间等,结合不同类型的自助游游客、旅行团游客及机构客户来定位景区产品的类型及特点,并进行相应的市场推广。
2、构建渠道:通过构建景区的营销渠道,分别针对不同类型客户,赢得大量的客源。对于机构大客户直销,可建立相应体系,拓展客户关系,承接大型跨国企业、上市公司和行业领先公司的会议、度、展览、商品发布活动等;对于旅行团游客,则可积极拓展全国范围内的各大旅行社的合作,并运用旅行社板块内部,这一般会在项目投入运营的初期为景区贡献客源;对于自助游游客,可通过品牌推广进行接触,在项目运营的初期进行一定的广告营销,并通过网络、便捷的售票方式使自助游游客更容易来到景区。
3、营销工具:在构建出景区的营销渠道后,在众多的营销工具如广告、赞助、市场调研、网络、促销、印刷品、公共关系、媒体等中进行筛选,以选择最适合的工具与内容。
加强专业化经营 兼顾租赁外包
进行景区投资时,需要对产品及服务要素进行评估,通过项目在整体战略中的重要性、品牌影响力、盈利能力以及自身的经营能力等方面确定哪些项目进行自营,同时考虑哪些项目需要利用社会。
1、集中精力于自身经营经验丰富、管理良好的项目
自营主要是指完全依靠景区板块的内部,由景区的核心团队进行经营,将核心的温泉、酒店等专项项目、特色项目做好,提高利润率水平,并可充分利用集团的,经营各类核心产口。
2、对其他非重点项目进行招商引资,租赁外包
外包出租主要是依靠景区板块外的进行经营。外包经营一般会将项目的人员及集中在获得土地、自然以及经营优势项目上,保证收益率,通过外包获得稳定而且理想的收益,不用过多地牵涉在日常的细节经营中。
在项目外包时,需要对外包供货商的资质及质量进行严格的评估,考虑其与景区定位是否相符,并合理制定收益要求,关注产品定价、质量与丰富性,相互达成协议,选择国际知名连锁品牌或经营成熟集团,有利于丰富景区产品,扩大客源。同时定期、持续对供货商进行评估,确保供货商提供合理、良好的服务与产品,设立淘汰与再选择制度,保证供货商与景区的发展相一致。
随着景区运营能力的加强,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形成景区系列标准,考虑打包上市,推陈出新,创造自己的造血功能。
如何做好景区运营?
景区运营管理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儿,内容繁杂琐碎。但是,笔者发现,不论咱们做的是啥样的景区,无论规模、不管类型,面对的景区运营管理永远也离不开以下四个板块:内生产、外销售,内管理、外协调。深圳艾肯致力发展旅游景区规划,对于景区自有灵活应用有着成熟的运作经验,有这四点:生产、销售、管理、协调。
这四大板块之间的关系为:生产和管理是运营工作的重点,承担着将转化为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的重担;销售是生产和管理的着眼点,一切生产和管理都必须围绕销售或市场需要来展开,是实现资金回笼和调整生产任务的指示棒;而外部协调为景区生产、管理和销售创造良好的外部
旅游景区开发运营中需要注意什么?
理解了啥叫运营,也大体知道了景区运营涉及的一些基本内容。那么,在景区实际操作中,咱们应该把握哪些方面或者哪些点?从而通过以点带面统领景区运营全局呢?富瑞泰认为,不必面面俱到,以下六点也许是做好景区运营管理的关键点,大家应该重视:
1列
“无不运营”,就是运营管理各项工作的筹划,大到三五年的中长期战略,小到年度、季度、月度,或公司、部门,个人等等。这些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就是解决景区运营在某个时间段需要做什么?做到啥程度?由谁去做?景区大小事务都应该通过去实施,没有,景区运营就如同无头的苍蝇到处乱撞,没有任何章法。所以,列是做好景区运营管理工作的前提。
2用好钱
景区从事运营管理的人员一定要清楚,资金是景区运营首先要考虑的环节。景区从基本建设到项目投资,从运营管理到营销推广都需要资金去做支撑。启动一项工程或项目需要多少资金?哪些工程和项目自己来投?哪些需要融资?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实现资金回笼?如何在确保正常运营的情况下节约开支,以更好的利用资金。
用好钱就是确保景区在各个发展阶段都有充足的现金流,保证前期工程建设、后期运营管理和市场推广工作能够正常开展,不至于因资金链断裂导致景区崩盘。
3懂产品
将转化为产品和服务是景区运营管理工作的重点职能。因此,景区运营人员要明确你要卖什么?要卖给谁?要会对产品进行规划和预测。要懂得根据市场状况,用超前的开发理念,围绕旅游要素,针对市场开发包含“吃、住、游”核心要素的旅游观光、休闲度等不同功能的线路产品,制定面对市场的合适销售价格,在功能上、价格上和竞争对手区别开来去推向市场。
4管好人
人是一切管理的核心,景区所有的工作都需要人去完成,故所有的管理最终都会归结到对人的管理上,景区运营管理同样如此。
对人的管理,一要靠顶层设计(包含管理体系、组织架构、职责分工、绩效考核等),制度告诉大家能做啥,不能做啥,做不好怎么办;二要靠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反映企业的工作作风和氛围,决定一个企业是积极向上、团结一致还是推诿扯皮、一盘散沙,对员工个人和团队工作作风影响很大;三要靠管理人员领导艺术,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因人施管。顶层设计、企业文化、领导艺术各自在管理中所占的比重,每个企业、不同阶段也不尽相同,成熟的景区,三者按50%、30%、20%比重划分如何?在小景区、初建的景区,也许高层管理人员的领导艺术会在运营管理中所起作用较大;在大景区、比较规范的景区,也许顶层设计和企业文化才是做好景区运营管理的根本。
5做对事
景区从来不是一个封闭的单位,在运营过程中会和内部员工、周边村民、地方、职能部门、新闻媒体、合作客户甚至竞争对手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和冲突。做对事就是针对这些形形的个人和单位,面对各式各样的矛盾冲突,景区运营管理人员要以冷静客观的态度,认真分析这些内外部相关群体的诉求,找准问题的症结,取或保守或积极的办法去应对和解决景区运营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化冲突矛盾为合作共赢,做正确的事,为景区经营管理理顺方方面面的关系。
6保安全
安全是景区运营管理必须考虑的问题,许多企业打出的口号就是“安全第一或安全至上”。安全工作做不好,导致游客人身或财产受到损失,给景区带来的负面影响极大。一方面会因赔偿问题使景区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使一年甚至多年的经营成果毁于一旦;一方面会因安全事故导致A级景区被摘牌,甚至停业整顿;一方面会给社会造成很差的口碑,导致客流下滑明显,经营日趋惨淡。故安全是景区运营的基石,没有安全就无法运营,谁说不是呢?
度区运营管理和景区运营管理的区别
1、体制问题\r\n体制问题是旅游景区在开发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难题,它已经成为束缚我国旅游景区发展的最大障碍,而其中最令人关注的又是旅游景区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问题。有些地方由于受制于体制问题,旅游景区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限制,许多对旅游景区有开发兴趣和投资意向的投资商也因此而扼腕叹息。比如,旅游景区经营权外包曾一度成为被许多地方效仿的上佳模式,有些地方也因此而推进了景区的发展。可是由于我国的旅游景区隶属于多个部门,比如建设、国土、林业、文物等部门,旅游景区的经营权外包后,相关部门就会表示反对,使得旅游景区经营权外包成为敏感问题。因而急需建立一种协调机制来解决这些问题,以便促进我国旅游景区的开发,进而推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r\n2、资金问题\r\n在旅游景区的开发过程中,前期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而旅游景区的开发资金来源主要为,对景区开发的投入又有限,资金一度是我国旅游景区开发所面临的瓶颈。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制的改革,社会上积累了大量的闲散资金,这些资金的持有者到处在寻找资金的投向,而旅游业迅猛的发展态势给了他们把资金投向旅游景区开发的信心,这给我国许多旅游景区的开发和发展带来了希望,但是相关制度又使实际操作变得困难重重。因此从根本上说,资金虽是旅游景区开发的瓶颈,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真正的问题还是在于体制。\r\n3、保护是焦点\r\n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较为薄弱,旅游景区开发会对其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如果开发不当的话,则会对景区的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破坏。特别是对于人文类的旅游景区来说,还会对文物等具有科研、考古价值的造成破坏。在我国旅游景区开发过程中,有些地区确实存在如匆忙上马、盲目开发、近距离重复建设等问题,个别地方还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管理,致使出现旺季游客数量失控、白色污染、文物古迹屡遭破坏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通过正确的引导和相应的控制应该可以解决,但不能把生态环境和文物的破坏完全归结于旅游的开发。旅游景区的开发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存在密切的联系,开发不是放弃保护,保护也不能放弃开发。旅游景区是一种宝贵的,如果不对其进行开发的话,的价值就体现不出来,关键是看如何处理好旅游景区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因此,用科学的发展观开发建设景区,是解决争议的主要方法。\r\n旅游风景区地产的开发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r\n(1)产权式酒店模式\r\n产权酒店是酒店与地产相结合的产权式地产,是旅游度地产中最典型的一种模式。产权式酒店的客房多按套进行出售,价格不完全取决于面积,对其价格的影响因素主要是酒店的星级和财务杠杆。依托于滨海度的旅游开发以集中在海南和山东半岛为核心。\r\n(2)企业模式\r\n即以企业所购买的与酒店相结合的以企业方式所进行销售的地产,一般的体量在500平米到2000平米之间,多作为企业的接待设施、会议场所等。称之为商务休闲、商务度地产。\r\n(3)住宅度地产模式。\r\n利用旅游开发区、旅游景区、休闲度区的优越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开发的具有投资回报、居住和多种功能的住宅。如:景区住宅、海景住宅、风景名胜度村(风格别墅)、民俗度村等。这类住宅多建在旅游突出的大中型城市市内或市郊。通过依靠旅游(自然的、人文的或二者兼有的)条件,如优美的自然风光、主题突出的人文内涵、多种休闲设施,直接提升住宅的环境品质,增加休闲功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r\n \r\n----------------------------------------------------------------------------------------------------------------------------------\r\n1.旅游投资的进入成本低,旅游景区开发的综合效益很高,地方在招商引资方面有很多优惠,30年、40年、50年的土地经营权,相对地产、能源等行业,代价非常之低;\r\n2.旅游开发是“滚动开发”,除了基础设施建设(很多也是由地方完成),不需要一次性投入很多,可以降低投资商的资金风险,投资商可以根据经营情况来衡量开发的时序;\r\n3.很多人原本从事的生态农业、养殖业、种植业、花卉苗圃业,与旅游有很强的关联性,形成了自发的热潮,甚至旅游效益还超过了主业,老板们有意延伸产业链条,大举开发。\r\n4.土地稀缺,就是价值,30——50年不等的经营权限,本身就相当于投资储备,就算是暂时不能赢利,将来也意味着多种可能性,或者转手,或者引资。\r\n近年来,我接触到不少初次涉足旅游开发的投资商,说明现在的开发商重视旅游规划的作用。因为现在的旅游市场竞争比较激烈,景区在不断增加,大家都意识到“个性竞争力”打造对景区投资的意义。跟这些投资商的聊天中,我发现了很多共性的问题,现在总结一下,希望能对刚涉足旅游开发的投资商朋友们有所裨益。\r\n\r\n一、经验主义浓郁\r\n现在有旅游投资经验的商家很少,有经营过成熟景区的商家就更少。但大部分人都不缺乏旅游经验,很多老板甚至做过专项的考察。所以,很多老板都把自己的旅游经验套用到旅游景区的经营方面来,凭经验来判断经营的思路。这就出现了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海边的项目要放到山里,东部的项目要放到西部,都市型的项目要整到乡村来。最不可思议的是,几乎所有的投资商都会提到高尔夫项目,而且认为高尔夫项目很好操作。这种情况下,我几乎都毫不客气地给他顶回去了。别说你没那么大的资金实力,很多项目根本不具备建设高尔夫球场的条件,不是是块地都能建球场的,而且现在对高尔夫球场的政策卡得多紧啦。我曾经碰过一个开发森林公园的开发商,说要在山顶的平地上搞高尔夫球场,而且很执拗,事实上山上根本就没有水,我说你知道高尔夫球场需要大量的水源进行维护么?你这里没水,怎么整?还有个小老板看中了一个河道,想搞漂流,项目都是按照漂流来进行立项报批的,不知道那个高人建言要搞高尔夫,老板就问我能不能搞?我说,你知道高尔夫的概念是什么吗?你听过高尔夫球场为漂流做配套的吗?\r\n\r\n二、市场意识薄弱\r\n投资旅游景区的,一直以来,跟风现象非常地严重,也说明目前的旅游项目投资者在市场运作上的一种投资短见。许多的投资者进行此项目的投资,不是理性地进行市场环境的分析,而是一种近于盲目的市场进入姿态。也有些人看到什么热就投资什么,也有些人抱着捞一把就走的心态。如果单纯以这种目的来投资,注定这个企业的生命周期是短暂的。目前,在旅游景区分化的今天,进行市场定位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进行市场定位,锁定目标消费群体,根据市场定位来确定景区的主题定位,才能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市场定位是建立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旅游景区的调查,应收集当地人群的旅游消费习性、地域环境、交通情况,以及早期进入这市场的先行者,也就是竞争对手的情况。只有对这些资料进行调查分析,才能制定有效地经营策略与市场定位。通过市场定位,找到空白市场,这样,中小旅游景区的发展空间才大,才能获得较宽松的发展环境。\r\n\r\n三、贪多求快\r\n大部分的投资者有贪多求快的情节,总觉得项目越多越好,也不管项目之间有没有内在的联系,殊不知“商业模式越单一就越容易赚钱”。老板们新近这个行业,抱有很大的憧憬,理想主义浓郁,从设出发,认为所有的机会都是自己的机会,所有的市场都是自己的市场,只要有项目,就会有人来,所有的钱都是自己赚得到的。所以,他们总是关心有什么项目,有多少项目?而很少能够考虑到项目的关联性和项目的阶段性。\r\n\r\n四、没有资金使用的科学概念\r\n很多中小企业主跟我们接触,生怕我们觉得他的钱不够多似得,总是喜欢把自己的投资量往大里说,动辄就说要搞几个亿的投资下来。其实就他拿得那个景区而言,根本就用不了这么多的资金。景区也不能像他自己想得那样盖那么多的房子,建那么多的设施。其实咱们投资搞旅游也是为了赚钱,在别的地方辛苦赚得一点家当,不能白白地扔在自己构想的那个蓝图上。\r\n在旅游业中赚钱还是稳打稳扎比较好,对资金的使用要有个。因为目前进入旅游景区投资的,大部分都是三流甚至不入流的,这些都无法依靠观光占据市场,迅速启动。而往往都是需要精耕细掘,做长线的休闲度产品,对休闲度旅游产品,必须充分认识到目前国内休闲度旅游区的效益较差、投资回报率普遍较低。主要原因是由于这类旅游区普遍远离城镇,配套设施所占比重大;其次与城市宾馆不同,旅游区淡旺季规律明显,客房空置率较高,呈现旺季吃不下、淡季吃不饱的特点,而且客房价格弹性不大。“生意火爆、效益不佳” 是国内休闲度村的特有现象。为了保证投资回报率,应该要适度控制规模,投资规模宜小不宜大,太小则体现不了规模经济,太大,则往往饱少饿多。要树立“宁可撑死、绝不饿死”、“把饥饿留给市场”的观念,让市场保持饥饿状态,既保证较高的客房率,同时“物以稀为贵”,能保证较高的价格,而且也能提高市场美誉度。
景区运营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景区运营是景区发展的基本保障,运营管理也是景区的大服务理念。度区运营管理和景区运营管理的区别景区运营是景区发展的基本保障,运营管理也是景区的大服务理念,良好的服务可以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强化景区正面形象的口碑效应,从而提升旅游市场。
就景区的出身、背景来看,国营背景下的景区带有一定的地方行政意志和文化,民营企业的实体景区则带有一定的发展路径:不一样的路径有着太多的不一样的精彩故事。换句话说:失败的景区总是相似的、成功的景区总有不一样的因素使然。但可以肯定的说:国内绝大部分景区都或多或少存在运营管理不力的现象,一线员工盲从上级拍脑袋决策、管理人员到处救火......
那么,回过头来,什么是景区运营管理的最高境界呢?
1、根植于管理者灵魂深处的那种敬业、职业、创业精神,与对旅游行业的热爱和专注可以渗透到景区运营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旅游产业发展到今天,已经培养、涌现出了一些具有丰富经验、对整个行业充分理解的运营管理者或职业经理人,但真正能够引领行业发展、处于巅峰之上的凤毛麟角,以至于到了一个新的项目启动、景区(乐园)开业时总是难以找到一位合适的总经理。
2、景区的运营管理水平取决于管理者代表(总经理)对景区运营管理过程中的整体把控能力、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一个景区在进入整体运营之前,需要反复依据景区的各种特质如定位、性质、客源成分比较、地理位置、区域文化、消费水平等进行综合测试,评估得出景区运营管理的方向、模式、管理体系甚至适合未来发展的企业文化等。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运营前的功夫做足了,整个运营链条通畅方得以实现顺利运营。分析、决策都需要不断的从实践中获得真知,管理者要做到先知先觉。
3、管理者代表(总经理)的运营理念要领先于行业发展,最高的运营管理境界是没有管理也可以做到规范、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满负荷运营接待。景区至高管理层已经将整个团队建设打造成了浑然一体、灵活应变、素质过硬的一个整体。
4、基于高超的“管理人的艺术”、先进的企业文化打造,景区的价值观能够得到一种共鸣、合唱的必然结果。旅游景区的运营管理核心是“人”,很多景区在运营管理上的失败归根结底一句话就是没有在“人的问题”上搞清楚、想明白,不客气的说,无论是国营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太多,甚至太不可理喻了:
5、打造能够适应现代化旅游景区运营管理体系、自成一家并能够完美结合企业文化的景区运营管理IP。百年迪士尼的整个运营管理已经成为独家绝版IP,很少有旅游景区能够模仿、复制;就像餐饮服务业中的“海底捞”也早已引起市场效应并形成自家独有的运营管理IP,而且这种模式至今无人能够复制、效仿。一家企业的产品、服务甚至制度、流程短期内虽然能够效仿,但企业文化、基因无法效仿,那种能够使人敬重、发自肺腑、让人感动的因子无法效仿。
几乎所有的景区都有自己的或自行修编、或东抄西袭的组织机构设置、岗位说明书、流程、标准等制度性的文件,但为什么大部分景区都表示这些制度可操作性不强、制度流于形式、执行力不到位呢?关键缘由就是管理体系未能够与企业文化有效结合在一起,制度未能够有效监控、后面又没有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而当运营管理制度难以落地执行,还能有什么管理境界可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