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十一世纪以来,每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什么?主题意义何在?

2.举办世界博览会的意义是什么

3.2023世界博物馆日主题含义

世界博物馆发展趋势_世界博物馆发展趋势

博物馆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事业的一部分,承担着传承历史,教育当代,启迪未来的任务。博物馆向全社会免费开放,是党中央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好地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展大繁荣的重大举措。

一 充分认识博物馆向社会免费开放的重要意义

博物馆免费开放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举措。文化遗产的创造主体是人民群众,保护主体是人民群众,享用主体仍是人民群众。博物馆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传播的公益性文化机构,它所提供的社会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应该由人民群众共享,而降低乃至取消参观的门槛,是博物馆实现文化成果人民共享的有效手段,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实行免费开放,吸引更多的公众走进博物馆,不仅是博物馆自身社会责任的体现,也是目前国际博物馆界的发展趋势。

二 加强博物馆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免费开放的各项准备和保障工作

博物馆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是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同时也是博物馆创作优质展览、为观众提供舒适参观环境的物质保障。要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内到安防设施、消防设施、服务保障设施,外到外部环境的治理与美化,确实保证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优化。要针对免费开放后观众数量和结构的重大变化,按照寓管理于服务的方针,积极改革传统管理模式,健全服务制度,强化人员培训,规范服务行为;要改善文物安全保护和服务设施条件,制定突发的应急预案,完善应急处理机制;要科学测算博物馆的接待能力,加强人流疏导,防止人流高峰时段因观众过于集中造成的安全隐患和参观效果下降;要利用各种媒体向社会公示免费开放的有关政策措施、服务项目、开放时间、文明参观须知等内容,方便公众了解和监督,引导观众有序、文明参观,保证免费开放工作的顺利实施,不断提高博物馆运行和服务的水平。

三 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和研究

文物是博物馆存在和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做好文物的安全保护工作,防止人力和自然力对文物的侵害永远是博物馆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对馆藏文物的研究,收藏和研究是博物馆最基础的工作,也是包括展示在内的所有工作的前提,从某种意义上说,研究的水平决定了陈列展览的水平。

四 做好博物馆展览展示工作

做好展览展示工作是免费开放后增强博物馆活力的关键和根本,要支持加强藏品的整合利用,推进博物馆陈列展览的交流协作,鼓励馆际交流协作的临时展览、巡回展览,博物馆改善陈列布展和举办临时展览,打造精品项目,提升展示水平,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提升陈列展览水平,不断增强博物馆的吸引力、感染力。充分发挥本地文物藏品的优势特色,举办各种专题展览、巡回展览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要适应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新特点,把知识性、趣味性和观赏性结合起来,在创意、设计、制作和宣传推广等各个环节上,不断创新陈列展览的内容和形式,探索更好的表现展览内容的展示方法和设计,增强陈列展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陈列展览要以原件为主,突出展品内涵和魅力,要学习借鉴国内外博物馆管理的先进理念和经验,积极引进国内外各类优秀展览。根据观众数量和组成结构的变化,及时准确地把握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需求,不断提升办展质量和办展水平,要注重把专业性和知识性、学术性和趣味性、科学性和观赏性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创造新的展示模式,实现题材、品类、风格和载体的极大丰富,使陈列展览更具吸引力、感染力,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

五 以人为本,不断提升博物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提升服务水准,为公众营造良好舒适的参观环境。要不断创新博物馆的管理和服务模式,积极改进内部管理,增强服务意识,健全服务制度,完善服务设施,规范服务行为,提高讲解服务水平,加强服务力量。要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服务方式和手段,提供更加人性化的设施和项目,努力强化文化的感染力和辐射力,做到免费开放不降低服务标准和服务质量。改进接待咨询、参观讲解、宣传资料、观众参与等服务方式,拓展服务领域,使观众能够真正感受博物馆、享受博物馆。要加强导游讲解员队伍建设,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强化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宣传讲解水平,讲解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熟悉博物馆基本陈列主要内容和所提供的服务项目,热情周到,举止文明,耐心准确地回答观众的问题。

六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对事业发展起决定作用,没有人才就谈不上发展,博物馆事业更是如此。我们要特别注意管理人才的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经营人才的培养。只有博物馆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才能保证博物馆事业的快速发展。

七 强化社会教育功能,发挥博物馆公益性的作用

通过与学校、图书馆、文化馆等社会教育机构相互配合,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社会教育和服务活动。使博物馆纪念馆成为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博物馆应对学校开展各类相关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支持和帮助。推进实施“数字博物馆”建设,借助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和远程教育网络,推进网上展馆建设,实现博物馆与观众的相互认知,不断延伸拓展博物馆传播服务领域。在充分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满足人民文化鉴赏需求方面,要高度重视对青少年的服务,建立将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长效机制。根据青少年群体的特点,结合博物馆,制订有针对性的教育,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组织有针对性的参观与讲解,以达到寓教于乐的最佳参观学习效果。要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延伸博物馆的传播和服务功能。

八 加强博物馆的开发和利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博物馆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若将这部分合理开发并利用起来,将会收到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举办商业性展览、对外交流展览、编制文物精品图书、制作旅游参观纪念品等,都属博物馆合理开发与利用的范畴。鼓励依托文物藏品的陈列展示推出各类文化产品,拓展和延伸文化传播功能;鼓励社会、企业和个人捐资赞助支持博物馆的文物征集、陈列展览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事业发展;加强旅游休闲商品的开发和销售,增加经济收入,弥补免费开放的经费不足,增强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活力。

博物馆免费开放,不仅是落实党中央、院文化惠民政策的体现,更是博物馆强化自身素质,提高生存竞争能力的要求。博物馆不应再是搞单纯的宣传、教育的阵地,而是应集文化熏陶与文化休闲于一体的服务于大众的场所。博物馆工作者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扎实做好博物馆的免费开放工作,努力开创博物馆工作的新局面,为社会主义文化展大繁荣,为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小康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庞远燕〕

二十一世纪以来,每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什么?主题意义何在?

 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展大繁荣若干问题的决定(2011年10月18日中国***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摘要《必须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激发文化创作生产活力,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文化基础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其中加强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并完善向社会免费开放服务,鼓励其他国有文化单位、教育机构等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各类公共场所要为群众性文化活动提供便利。统筹规划和建设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坚持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并重,实现整合、共建共享》。

博物馆定义: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

新的定义将教育放到博物馆业务范围的重要位置,突破了以往以研究为重点的位置,阐明了博物馆各项业务活动都应该以“教育”为目的,突出了今后博物馆发展业务的目标。随着博物馆事业受到各级的重视,特别是进入新时期以来,全国各地博物馆陆续实行的免费开放,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众所周知,博物馆承载着记录文化的社会功能,其公益性和非营利性早已是人类的共识,并且被国际博物馆协会明确地写进了章程。提高公众对博物馆的认知度,就必须加强博物馆教育。不少地方重视博物馆教育。

加强博物馆教育最有效的途径是博物馆免费开放,其一是博物馆的人文教育功能得到充分体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文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但是由于博物馆的票价门槛,使一些公众敬而远之,甚至敬而忘之。博物馆免费开放可以更好地使其公共价值得到体现。其二是国民教育的有益补充。教育学家把博物馆教育列为非程序性教育,即学校程序性教育以外教育的重要内容。非程序化教育更加突出了受教育者的个体性和多样性,故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欧美国家提出了一个新的理念:享受博物馆。博物馆的免费开放无疑为公众提供了一个了解接触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机会,有助于开阔眼界、增进知识。

博物馆免费对公众开放,已经成为世界博物馆发展的一大趋势,在不少国家已形成惯例。当然,博物馆免费开放不能昙花一现。

因此,博物馆免费开放后,基于其肩负着特殊的社会功能,故应给予必要充足的财政支持和保障,确保其正常的运转。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后,也应根据公众的特点,在增强吸引力、寓教于乐等服务功能方面下功夫,从而使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展现,真正成为公众“精神享受”的殿堂,让历史和科学的“薪火”不断地传承下去。

博物馆作为保护、研究和展示文化及自然遗产的非营利机构,面向全社会发挥独特的文化教育功能,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努力发展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是实施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如果说藏品是博物馆的心脏,那么博物馆教育则是博物馆发展的灵魂。传统博物馆重视藏品的保护研究,是以藏品为中心,以馆舍为基础。现代的博物馆要求把观众视为一切工作的重心,树立“观众第一”的思想,把服务意识真正看作博物馆的生命意识。博物馆要把“观众需要什么样的展览”当作举办展览的动因,把等客上门转向千方百计把观众吸引到博物馆来。不断改善服务项目,创新服务手段,充实服务内容,让观众真正认为博物馆是最理想的文化休闲场所,以此达到参观、休息、的目的,形成博物馆与观众相互服务、相互促进、相互监督的良性循环。

加强服务意识,扩大服务范围。长期以来博物馆都以雅文化者自居,拒众人于千里之外,形成了“闭门自守,坐等参观”的模式。单一的服务方式使博物馆即使在免费开放的情况下依然“门庭冷落”,丰富的实物馆藏却不能较好地实现它的教育目的。因此博物馆一定要走出象牙塔,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不仅要向观众传达过去的历史文化,还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一是博物馆要面向社会,主动融入社会的建设中,把关怀社会、研究社会、服务社会作为自己的实践目标,积极适应所在社会文化市场的要求,努力满足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主要承担展出本地区政策导向的展览,乡土教育的展览和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的展览,在为社会服务中寻求博物馆自身的完善和发展。二是要加强博物馆与各行业间的沟通,为当地各企业、商业机构服务,如为企业举办企业文化、企业成长历程、企业产品等展览。通过这些展览既为企业作了优雅的文化广告,提高知名度、信誉度与增加经济效益,同时也提高博物馆自身知名度。三是要多举办一些适应普通百姓的展览,如农业、工业等科普展览,通过此类展览把一些最基本的科普知识介绍给农民、工人等。让此类人群也能真正的感受到博物馆不再是不敢走进的象牙塔,不再是看不懂的瓶瓶罐罐。通过教育和服务,和人民群众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和沟通渠道,使博物馆工作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

举办世界博览会的意义是什么

主题: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每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都是“博物馆与XX”,如2004年“博物馆与无形遗产”2006年“博物馆与青少年”。

意义:

一、文化平等带来全球共同繁荣

“全球化”是目前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概念,“构建全球观念”是当今世界不容置疑的问题。然而,构建全球观念必须理性地认识和对待客观存在的文化差异。东方与西方、民族与民族,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十分突出。由于对文化差异的迥然不同的认识,自“冷战”终结之后,各种文明之间的冲突不断加剧,甚至导致矛盾激化。在世界近代文化史上,许多文化大师都将视角对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并且从差异出发,探寻各国、各民族社会发展的特殊性,指出异文化之间的理解十分重要。费正清先生曾说过:中美两国若能走到一起,不是两种力量的结合,而是两种文化的理解。这种理解就是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全球化是一个不断磨合、不断深化的从单一走向多元的过程,文化全球化并不意味着某种文化的全球化,而是意味着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在文化上的平等对话。只有文化的平等,才有全球的共同繁荣。在全球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跨文化交流的需要日益增强,文化认同愈加重要。从文化的容忍最终走向文化的融合,在文化的思维、文化的理解和文化的碰撞中构建全球化时代。

博物馆全球化将致力于各种文化间的相互容忍和理解,促使各种先进文化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实现“国际博物馆日”定义中所奉行的“人们互相理解、合作及和平”。这是博物馆全球化的一个主题,表达了人类追求互荣共生的观念与梦想。

二、本土文化特色是文化繁荣的根本

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优良传统,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向前发展,是因为人能够吸取前辈的文明并传递下去和加以创新,能够在拥有传统的同时选择未来。在博物馆全球化进程中,保持住传统特色至关重要。博物馆是文化的标志,它展示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成就。中国传统文化在信息时代、在全球化时代所表现出的独特的生命力是凝聚全世界华人的精神财富,也是维护国家统一的牢固壁垒,这种文化认同是潜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对本土文化的亲缘感带来的。2001年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在香港举办了《银装盛彩—中国民族服饰展览》,观者如潮,取得圆满成功。香港同胞感叹祖国有这么好的民族文化,也因中国素有“衣冠王国” 的美誉而自豪。可见博物馆在尊重和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保护、展示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中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是一个特色博物馆,而中国的特色博物馆还包括内蒙古博物馆、新疆博物馆、黑龙江民族博物馆、鄂伦春民族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等等。在二十一世纪,这些博物馆都面临同样的形势、同样的发展机遇。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文化同样面临着全球范围的竞争。先进文化是在竞争中产生的,只有先进文化才有可能在这场竞争中生存、发展,而只有各种先进文化的共同发展,才谈得上文化的繁荣。博物馆只有保持住特色,才能在竞争中站住脚。这是大家都必须思考的一个共同问题。

本土特色是文化繁荣的先决条件,只有文化的多元化才能带来文化的繁荣。博物馆的本土化并不是只求在本土生存下去,重要的是要以自己的特色向世界推进。有句话说的对:“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也是创建本土文化特色博物馆的价值所在。美国的博物馆明显的与欧洲老牌博物馆不同,透着美国文化特色;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有明显的中国特色,…… 如果各博物馆都具有本土特色,那么世界博物馆的共同繁荣就实现了。

三、全球化带来新的发展趋势

新形势下的博物馆将面临新的发展,无论是何种类型的博物馆,无论它收藏的是何种类的物品,博物馆都应该清楚全球化对它们的管理方式产生的影响。

(一)、全球化时代的博物馆应该是世界一流水平的。那么,什么样的博物馆是世界一流的?目前还没有准确的定义,但从软件、硬件、藏品保护,服务以及对外全方位开放等方面来看,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日本国立博物馆、中国上海博物馆都堪称世界一流。我们若要建设一流的博物馆,必须从眼前做起,从小事做起,在每个环节都努力缩短与世界先进博物馆的距离,使全球化下的博物馆同国际接轨,以先进文化的姿态走向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的先进行列。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目前已初具规模,在服饰收藏和陈列展示方面都已达到国内最高水平,但是,在现代化的科学展示手段和利用多媒体进行现代化教学方面,在对外宣传、充分发挥博物馆的作用等方面,也应该争取走在前列,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全球化大形势下博物馆的发展需要。

1.首先,我们要避免高校博物馆“养在深闺无人知”的局面,建立网上博物馆。这是一个全面介绍北京服装学院博物馆、系统的展示丰富多彩的中国民族服饰文化以及多媒体展示、网上教学功能和民族文化研究交流的综合性网络平台。其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使博物馆面向世界,也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民族服饰文化。

2.建立多媒体触摸屏演示系统,将陈列展示与文化传播结合起来,为观众提供更多的文字图像资料,做到共享。这种现代化展示手段,对于提高展示效率,传播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上海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香港文化博物馆、日本国立博物馆等世界一流博物馆都设置有多媒体触摸屏演示系统。它的建立有利于缩短北京服装学院博物馆与世界先进博物馆的距离,同时对开展教学工作亦是有益的,学生在展厅里上课,可查阅更多文字图像资料,获取更多知识。

21世纪的北京服装学院博物馆要加快数字化、网络化进程,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全方位对外开放,尽力向社会敞开大门,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播的作用。

(二)、文化学科建设亦是博物馆新的发展趋势。一个博物馆的文化品位不仅仅是拥有藏品,而更体现在它所拥有的研究成果中。从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的角度看,应加强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研究。一是传统服饰文化本身的研究,中华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我们有责任整理、研究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加强综合性科研,争取出版系列民族服饰文化研究专著和研究论文,在发掘、研究、宏扬民族服饰文化方面做出成绩。二是要建设好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服饰文化学科,将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服饰相融合,利用博物馆已具备的有利条件,积极深入地开展教学科研工作。配合学院的教学需要,加强和完善已经开设的《中国民族服饰研究》、《民族服饰工艺研究》、《中国民族图案》、《中国民族概论》、《中国民族文化》等课程,促使民族服饰文化教学成为一项专门学科。这样做将有利于提高服装学科的教学水平、有利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一套服装设计理论和方法,其对于培养高水平的设计人才具有现实意义。

(三)、新形势下的博物馆还将面临博物馆的营销问题。财政投入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是博物馆经费的基本保证,但是,博物馆必须改变运行机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熟悉市场经济和法律规则,建立起以展览为中心的营销体系,有的、积极适时的推出各种专题展览,力争发挥投资的最大效益。全球自由贸易的环境也是使博物馆变得更加外向的一个极好的激励因素。通讯技术的最新发展、媒体的增加以及国家间壁垒的减少,对于促进文化多样性及加强文明社会的文化资本也提供了有利条件。

其二,优势不代表效益优势,博物馆有责任最大限度盘活:声誉、人才、藏品、资料、展厅和其他国有资产;同时,要利用传统文化进行开发创新,古为今用,为现代社会服务,取得相应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例如:中国有世界一流的织、绣、染、缝传统手工艺,它们既属于历史与传统,又为现代时尚所瞩目。传统工艺一方面亟待发掘保存,另一方面需要开发利用,让古老的技艺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文化竞争只有在转化经济中才有竞争力,将文化建设与促进经济发展相结合,是博物馆全球化的一个热点。经济建设是各项建设的中心,经济建设的发展必然推动文化建设高潮的到来,同时,文化建设又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近年来,很多地方都注意到把弘扬优秀文化、促进经济发展、开拓贸易往来与提高地方知名度结合起来,达到“以文促经,以经助文,文经并茂”的效果,这是值得借鉴的经验。文化建设给经济注入新的活力,经济建设又作为文化建设的有利后盾。对于我们来说,博物馆营销需要从头学起,练好内功,掌握好国际规则,这本身就是一个挑战。

博物馆珍藏着远古年代的故事,但要讲给今天的人听,怎么才能让时人听的懂?博物馆不可改变的本质是讲述历史,而必须改变的,是要与时俱进、用时人的视角去回顾历史,并处处体现时人的关怀。在所有的交流方式中,最容易交流的、最容易沟通的无疑是文化。中国民族文化是极为珍贵的、最具有吸引力的文化精粹。但中国人了解西方超过西方人了解中国,这是文化交流上的“逆差”。中国不但要输入文化,而且要输出文化。北京申奥成功和中国加入WTO,正是中华文化扭转逆差、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大好时机,而博物馆全球化将有助于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

2023世界博物馆日主题含义

摘要:世界博览会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讲坛,它鼓励人类发挥创造性和主动参与性。世博会把科学性和情感结合起来,将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观念、新技术展现在世人面前。其特点是举办时间长、展出规模大、参展国家多、影响深远。世界博览会从2000年开始每5年举办一次,世博会因其发展迅速而享有“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下面一起详细了解更多世界博览会的相关内容吧。什么是世博会世博会的全称是世界博览会。世界博览会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综合性世博会,另一种是专业性世博会。世博会是一项由主办国组织或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参展者向世界各国展示当代的文化、科技和产业上正面影响各种生活范畴的成果。

世界博览会的意义1、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举办世博会,将有力地扩大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拉动相关产业如旅游业、文化产业、餐饮业、通讯及交通业的发展,从而有效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举办世博会有利于推动我国的自主创新和产业机构的优化升级;实现城市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将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3、有利于世界各国更加详细全面的了解中国文化,为弘扬中国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同时也为国人展现了世界其他文化的缤纷异彩,让国人不用出国门就能了解国外文化、风土人情,增强国人的见识和眼界。

4、对各国间的文化交流、贸易往来、技术学习等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世博会几年举办一次注册类(也称综合性)世界博览会从2000年开始每隔5年举办一次,一届世博会可以持续长达6个月,并且至少需要花费数百万美元,但可以通过吸引国际游客来减少成本。在世博会5年的空闲期,有些城市也会举办专业展览,认可类(也称专业性)世博会在两届注册类世博会之间任意时间举办一到两次即可。

2000年德国汉诺威第39届世博会,2005年日本名古屋市举办第40届世界博览会,2010年中国上海举办第41届世博会、2015年意大利米兰举办世博会,2020年世博会将在阿联酋的迪拜举办,2025年世界博览会举办地为日本大阪。

世博会申办程序申请按BIE规定,有意举办世博会的国家不得早于举办日期的九年,注册申请应在开幕日之前五年(这也是主办国开始通过外交渠道向其它国家发参展邀请的时间)向BIE提出正式申请,并交纳10%的注册费。申请函包括开幕和闭幕日期、主题,以及组委会的法律地位。BIE将向各成员国通报这一申请,并告知他们自通报到达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他们是否参与竞争的意向。

考察在提交申请函的6个月后,BIE执行委员会将根据规定组织考察,以确保申请的可行性。考察活动由一位BIE副主持,若干名代表、专家及秘书长参加。所有费用由申办方承担。考察内容是:主题及定义、开幕日期与期限、地点、面积(总面积,可分配给各参展商面积的上限与下限)、预期参观人数、财政可行性与财政保证措施、申办方计算参展成本及财政与物质配置的方法(以降低各参展国的成本)、对参展国的政策和措施保证、和有兴趣参与的各类组织的态度,等等。

投票如果申办国的准备工作获得考察团各项的支持,全体会议将按常规在举办日期之前八年进行投票选择。如果申办国不止一个,全体会议将取无记名方式投票表决。

若第一轮投票后,申办国获三分之二票数,该国即获得举办权。若任何申请均未获三分之二票数,将再次举行投票,每次投票中票数最少的国家被淘汰,随后仍按三分之二票数原则确定主办国。当只有两个国家竞争时,根据简单多数原则确定主办国。

注册获得举办权的国家要根据BIE制订的一般规则与参展合约(草案)所确定的复审与接纳文件,对展览会进行注册。注册申请应在开幕日之前五年提交给BIE。这也是主办国开始通过外交渠道向其它国家发参展邀请的时间。注册意味着举办国正式承担其申请时提出的责任,认可BIE提出的标准,以确保世博会的有序发展,保护各成员国的利益。BIE在收到注册申请时,将向举办国收取90%的注册费,其金额按BIE全体会议通过的规则确定。

中国与世博会首次参加中国第一次参加世界博览会应该始于1851年的伦敦世博会,中国广东商人徐荣村获悉后,深感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很快命人精选了12包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紧急用船运到伦敦,赶赴世博会参展,托运往英国终于质压群芳,脱颖而出,独得金、银大奖。

1873年,中国清朝第一次以官方的名义组织并派代表出席了奥地利维也纳世博会。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第一次由官方组织参展世博会的事务是由洋人经办的。1873年,清授权中国海关负责参加博览会事宜,当年的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由英国人赫德担任,他于当年委派广州海关副税务司包腊代表中国参加维也纳世博会。

到了1876年,中国派出了中国人代表参展美国费城世博会。这是中国第一次自派代表,以国家身份参加的是费城世界博览会。当时作为中国工商业代表的人叫李圭,他是一个有智、有勇、有谋、有骨气的中国人,但淹没在那个万马齐喑的时代。李圭写了一本书叫《环游地球新录》,记录了1876年的费城世界博览会,虽然他是中国代表团中唯一的一个中国人,但毕竟这是中国人第一次正式踏足世界博览会。

此后,中国陆续参加了多届世博会。通过世博会展现自我,走向世界,发现世界。

1915年,汾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甲等金质大奖章,为国争光,成为中国酿酒行业的佼佼者。另外一个说法是,贵州茅台酒在1915年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世博会上荣获金奖。茅台酒在展出的过程中,通过“酒香为媒”的轰动效应,成为世博会上的明星,直接由高级评审委员会授予荣誉勋章金奖。

正式加入经院批准,并获国际展览局确认,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以国家名义于1993年5月3日正式申请加入国际展览局,并于1993年12月被选为该局信息委员会会员。

中国参加从1982年起,受中国委托,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以国家名义累计10次组织中国馆参加了世界博览会。即:

1982年美国诺克斯维尔“能源”世博会;年美国新奥尔良“水源”世博会;1985年日本筑波“科技”世博会;1986年加拿大温哥华“交通运输”世博会;1988年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科技时代的业余生活”世博会;1992年意大利热那亚“船与海洋”世博会;1992年西班牙塞维利亚“发现的时代”世博会;1993年韩国大田“新的起飞之路”世博会;1998年葡萄牙里斯本“海洋——未来的财富”世博会;2005年日本2005年爱知世界博览会。

其中,在1988年布里斯班、1992年塞维利亚和1993年大田世博会上,中国馆二次被评为“五星级展馆”,一次被评为“最佳外国馆”。

另外,据统计新中国共参加过15次各类世博会,它们分别是:

1982年美国诺克斯威尔世博会;年美国新奥尔良世博会;1985年日本筑波世博会;1986年加拿大温哥华世博会;1988年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世博会;1990年日本大阪世界园艺博览会;1992年西班牙塞维利亚世博会;1992年意大利热那亚世博会;1993年韩国大田世博会;19年加拿大魁北克世界园艺博览会;1998年葡萄牙里斯本世界博览会;1999年中国昆明园艺世界博览会;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2005年日本2005年爱知世界博览会;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

中国举办1、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A1类);

2、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本次世博会也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综合性世界博览会,主题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City,BetterLife。)

3、2006年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A2+B1类);

4、2010年台北国际花卉博览会(A2+B1类);

5、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A2+B1类);

6、2013年锦州世界园林博览会(首届世界园林博览会,IFLA和AIPH首次合作A2+B1类)

7、2014年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A2+B1类);

8、2016年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A2+B1类);

9、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A1类)。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海世博会位置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会场,位于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区域,并沿着上海城区黄浦江两岸进行布局。世博园区规划用地范围为5.28平方公里,包括浦东部分为3.93平方公里,浦西部分为1.35平方公里。围栏区范围约为3.22平方公里。

上海世博会的世界之最上海世博会已有12项纪录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之最:

1、上海世博会的参展规模,共有190个国家、56个国际组织参展。

2、志愿者人数最多。园区共79965名,其中国内其他省区市有1266名,境外有204名。共分13批次向游客提供了129万班次1000万小时约4.6亿人次的服务。

3、正式参展方的自建馆,大约有4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报名建设,其数量为历届之最。

4、上海世博会主题馆屋面太阳能板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雄伟壮观,是目前世界最大单体面积太阳能屋面。

5、主题馆墙面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生态绿墙,该绿墙面积为5000平方米。

6、投资为286亿元,财政总预算将达到3000亿-4000亿元。

7、世界上保留园区内老建筑物最多的世博会园区。约有2万平方米历史建筑得以保留。世博会博物馆与城市足迹馆都设在原江南造船厂的老建筑内。

8、世博会史上单天参观人数之最。

9、世博会史上参观人数之最。

10、首次同步推出网上世博会。

11、世界上单体量最大的公厕。

12、世博会园区面积最大:园区在市中心占地5.29平方公里。

举办目标1、提高公众对“城市时代”中各种挑战的忧患意识,并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

2、促进对城市遗产的保护,使人们更加关注健康的城市发展;

3、推广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理念,成功实践和创新技术,寻求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

4、促进人类社会的交流融合和互相理解、互相尊重。

热门场馆中国馆

展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展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

瑞士馆

展馆由底层展厅营造的都市空间和馆顶的自然空间组成。观光缆车往返其间,给人以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悠游的身临其境的美好感受。整个建筑充分体现了城市和乡村相互依存、互惠共生的关系,强调人类、自然与科技的完美平衡。

法国馆

展馆被一种新型混凝土材料制成的线网“包裹”,仿佛“漂浮”于地面上的“白色宫殿”,尽显未来色彩和水韵之美。馆内,美食带来的味觉、庭院带来的视觉、清水带来的触觉、香水带来的嗅觉以及老**片段带来的听觉等感性元素,将带领参观者体验法国的感性与魅力。

德国馆

开放状的建筑外形轻盈而飘逸,似乎在向参观者们发出真挚的邀请。“严思”、“燕燕”——两位特殊的虚拟讲解员,将陪伴每一位参观者穿行于各个展馆。穿越了一条充满典型德国都市画面的“动感隧道”后,参观者们便会踏入“和谐都市”内设计布置奇妙的体验空间。

西班牙馆

展馆是一座复古而创新的“藤条篮子”建筑,外墙由藤条装饰,通过钢结构支架来支撑,呈现波浪起伏的流线型。阳光可透过藤条缝隙,洒落在展馆内部。展馆内设“起源”、“城市”、“孩子”三大展示空间。

日本馆

展馆爱称“紫蚕岛”,馆外覆盖超轻的发电膜,用特殊环境技术,是一幢“像生命体那样会呼吸、对环境友好的建筑”。馆内通过实景再现和影像技术,展现2020年的未来城市生活,介绍日中两国的文化渊源、与自然共生的日本人生活、充满活力和时尚的日本当代城市、为解决水和地球环境问题而开发的先进技术。

意大利馆

展馆设计灵感来自上海的传统游戏“游戏棒”,由20个不规则、可自由组装的功能模块组合而成,代表意大利20个大区。整座展馆犹如一座微型意大利城市,充满弄堂、庭院、小径、广场等意大利传统城市元素。

沙特馆

展馆形似一艘高悬于空中的“月亮船”,在地面和屋顶栽种枣椰树,形成一个树影婆娑、沙漠风情浓郁的空中花园。馆内介绍沙特阿拉伯地理、人口、历史、政治等内容,重点展示四种类型的城市:能源之城、绿之城、文化古城、新经济之城,揭示水、石油和知识是沙特阿拉伯城市发展的安身立命之本。

英国馆

英国馆的设计是一个没有屋顶的开放式公园,展区核心“圣殿”外部生长有六万余根向各个方向伸展的触须。白天,触须会像光纤那样传导光线来提供内部照明,营造出现代感和震撼力兼具的空间;夜间,触须内置的光源可照亮整个建筑,使其光彩夺目。

韩国馆

展馆外立面以立体化的韩文和五彩像素画装饰,以“沟通与融合”为元素,展现韩国风情。一层是按比例缩小的韩国首尔,通过影像展现“我的城市”;二层展示“我的生活”,用高科技手段演绎文化、科技、人性和自然;“我的梦想”展区展示未来技术,并预展2012年丽水世博会的美妙画卷。图为上海世博会韩国国家馆亮相世博园区。

美国馆

展馆外观宛如一只展开双翅的雄鹰,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展馆是未来美国城市的缩影,包括了清洁能源、绿色空间和屋顶花园等元素,通过多维模式和高科技手段,引领参观者在四个独特的展示空间踏上一段虚拟的美国之旅,讲述坚持不懈地创新以及社区建设的故事。

2023世界博物馆日主题含义:强调博物馆能够创造联动效应,促进积极变化。

2023年主题是: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Museums, Sustainability and Wellbeing),表明博物馆可以在诸多方面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助力美好生活作出贡献。

“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展览“福航天下——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印记”,以文化与美学的角度解读海上丝绸之路,旨在提炼出更具展陈价值的亮点,并与设计深入融合,营造出艺术性的典雅氛围,呈现海上丝绸之路在人文和精神层面能够承上启下的部分。

同时紧扣本次博物馆日可持续发展与美好生活的主题,展览内容在立足福建,讲好福建故事的同时,放眼全国并呈现国内外双向交流的趋势。

国际博物馆日的相关介绍

国际博物馆日为5月18日,由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于17年发起并创立。1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为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吸引全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了解、参与和关注,向全世界宣告17年5月18日为第一个国际博物馆日,并每年为国际博物馆日确定活动主题。

约在公元前5世纪,在希腊的特尔费·奥林帕斯神殿里,有一座收藏各种雕塑和战利品的宝库,它被博物馆界视为博物馆的开端。在其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博物馆只是供皇室或少数富人观赏奇珍异物的收藏室。到18世纪末,西欧一些国家博物馆相继建立,并向公众开放,博物馆的功能才有了新的发展,人们对博物馆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国际博物馆日